欢迎 数据用户登录   数据用户注册 | English
位置: 首页 > 实地风采 > 2017 > 正文

【实地撷英】北京访员11队:养而不教,谁之过?

作者;刘钘

队伍:北京访员11队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

访问时,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巴掌大的一间屋子挤满了一家老小四五个人,两个床铺外再无可以插脚的地方。原来时逢暑假,打工者家里的孩子或者妻儿便来京一家团聚。

说是团聚,其实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不过是换了个看电视和玩王者荣耀的地方而已。

张小弟还在上初二,因为多读了两年学前班,年纪稍长,长得人高马大,显得憨厚老实。几次去他家访问,他都是一个人玩手游玩得带劲,问他问题,虽然回答,却总是不明所以。我们去他家总共不下十次,每次都能碰见他在屋里发呆或是玩游戏,或许,那不足十平米的小屋,便是他的整个暑假。他的上面还有一个姐姐,恰与我同岁,可工作却是黑白颠倒,几天我们都没有机会见到这位姐姐一面。

徐家一个十四岁的姐姐和十三岁的弟弟整天都窝在不足十平米的小屋里看电视,几次去那个杂院,寂静的长廊里,除了电视声音,便只剩下姐弟俩偶尔发出的笑声。在上面他们还有一个即将上高中的姐姐,可那个姐姐已经开始全职做暑假工,没有机会再来这一家团聚了。

刘家小弟,第一次来北京,在这全新的环境里还显得十分兴奋,对我们访员的来访抱有极大的兴趣,甚至似乎还在某个地方听说过“北京大学”的名头。而在他爸爸妈妈的眼里,我没有看到有任何波澜,兴许从未听说过北大之名。

问卷里,问到小时候家里有多少本书的时候,这些孩子的大人都羞赧地抱怨道:“那时候家里穷,哪有什么书啊……”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书已经不是一种“奢侈品”,我依然没有在他们的家里看到任何一本适合孩子读的书。

起初,我在心里用“养而不教”暗自腹诽这些家长,可当我在社区里蹲点(打工族很多晚上下班,守在这时敲门才能见到人)一周后,我开始理解这些家长了,谁会想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是不易,不是不知。

这些家长,早上匆匆忙忙出门,晚上风尘仆仆回家,吃过晚饭,便只剩下躺在床上休息的力气了。一天的生活便是枯燥辛劳的两点一线,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倾注在孩子的成长上。

比起教育孩子的不易,他们更是缺乏如何教育好孩子的意识。历数我的中小学十来个寒暑,总还面临着父母的监督与自己内心玩性之间的冲突与煎熬,还不至于太荒唐。

可这些孩子,基本是脱离父母监管野蛮生长。

春秋上学时候,父母自是不在一起,冬夏短暂的相聚,父母也还是忙于生计,无暇管教自己。即便管教,这些最高文化勉强初中毕业的家长所懂的教育的全部也只是粗暴的殴打和辱骂。


每当我在其他小区访问,看到举止优雅的房主人,彬彬有礼的孩子,我都会想起在那杂乱的社区和狭窄的出租房里曾经对视过的一双双眼睛。

那些单纯的孩子不知道,一道巨大的鸿沟已经产生。可悲的并不是跨越这条鸿沟的困难,而是他们自己、他们的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条鸿沟的存在和为什么存在。

临别第一个访地时,憨直而固执的张大哥仍然坚决拒绝我的访问,理由是他从来没有接受过别人的访问,不习惯这样。我赠给了他家孩子一本书,或许也是无用,但总还是有希望。


2017-07-25
北京大学  |  NIA  |  NSFC  |  国家发展研究院  |  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  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