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数据用户登录   数据用户注册 | English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2018 > 正文

【十年·对话】吕利丹:我想做自己喜欢,也觉得有价值的事情

吕利丹,现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迁移流动和儿童发展。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中国养老与健康追踪调查(CHARLS)项目担任博士后。

##初心##

硕士毕业以后,吕利丹回到了成都的银行工作。一年的时间,她思考了很多,关于工作,关于人生。“我可能想做自己很喜欢、也觉得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情。”后来,她下定决心辞职,在2011年重新回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人口学专业博士学位。

而早在十几年前,读书的经历便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她如今的研究方向。

吕利丹小时候在四川眉山的农村长大。上学,意味着崎岖的山路、遥远的距离。后来,父亲担忧读书距离会影响女儿的学习,便搬家到了镇上,读书的距离这才近了很多。谈及这些,吕利丹强调了自己的幸运:“从小,父母和学校老师对我投入了比较多的关怀,我很幸运后来可以考高中、考大学,能够改变人生。但是,昔日的很多同伴便没有这样的机遇。”她很无奈地描述他们的生活图景:“我后来读博士的时候,这些人可能就外出打工了。”

吕利丹所研究的主要是人口迁移流动和儿童发展,那些鲜活的形象仍停留在她的脑海,实实在在的经历加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带给了她很多想法。

她觉得留守儿童的困境首先是与父母的分离,“我觉得孩子应该要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这样,他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还有教育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对于流动人口来说,只有一小部分的子女进城成为流动儿童,即使如此,在一些城市他们的入学和升学都面临着很多困难。流动人口他们大部分人都还在工作,如果把孩子带着,对孩子的照料也是一个问题。

“所以现在,我认为留守儿童困境,就是我们中国人口迁移的整个群体面临的一个困境。虽然农民出去以后可能会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但也会付出这样的代价,孩子心理和健康的成本受到影响。”吕利丹讲到,“当我们的孩子的成长受到影响后,它也会影响这个家庭未来的发展,甚至我们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

她把书中看到的丹麦人的生活与我国进行对比:“丹麦人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在那里,一个妇女推着儿童车去超市,她可以把儿童车放在超市外面,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的问题。这在我国是难以想象的。”

回想起去年看到的一个新闻,吕利丹又变得沉重起来:“成都有一个留守儿童的家庭,爷爷奶奶带着一个儿童,早晨儿童自己睡醒,就打开门出去了。小孩子失踪了,最后在离家大概一两公里的一条河边,找到了孩子溺水身亡的尸体。”她觉得,只有大家都有意识和责任去关怀每一个儿童,才可能真正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这些年来大家对这个问题越来越关注,学者、政府和国际机构都非常重视,包括民政部后来还成立了一个儿童保护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一个现象。但做得还远远不够。” 在吕利丹看来,我们国家在儿童保护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行路##

兴趣和好奇心是驱使吕利丹去做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做研究是你不断追求、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是你去坚持下去的一个过程。”在兴趣和好奇心的驱动之下,吕利丹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架上摆满了社会学、经济学和人口学的相关书籍。

在做迁移、做留守儿童研究的时候,吕利丹尝试去读不同专业的文献,了解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分析思路。“我发现劳动经济学的论文特别吸引我,我觉得特别有趣,尤其是他们分析问题的思路,很有美感。”自然而然地,得知CHARLS项目招募博士后之后,吕利丹来到北大,成为劳动经济学的博士后。

“当时其实这还是一个很重大的决定,因为我在那之前,想着可能就回成都做教职了。忽然有了这么一个机会,对于未来的变化和调整很迅速地在三天之内就发生了。”吕利丹笑着用“一见钟情”形容与赵老师的初次相遇,“聊完以后,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去学习的地方,当时就决定留在北京,去北大做博士后。”

在CHARLS,吕利丹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首先,她去江西赣州偏远的村子做访员,然后在数据部做数据的清理、数据分析,后来承担了问卷设计和一些研究工作。谈到工作中的困难,吕利丹说:“可能这是一种压力吧,你知道这个事情要做什么,需要怎么做,但是你要投入很多时间去做。道路在你面前,你需要踏踏实实地走。”

CHARLS的经历是吕利丹承上启下的两年。“身边有很多同事和老师都让我感动和崇拜,执行团队里面也是非常多的人才,甚至是我们的很多访员,很多学生助理,我觉得他们都非常优秀,对我来说,这也是一种鞭策。在这个团队里面,我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收获了友谊,我自己也感受到了进步。”

在CHARLS吕利丹跳出了原来的研究框架,开始沉静地尝试一些别的项目。家庭财富转移、人工流产和女性家庭工作平衡等等,都引起了她的兴趣。“比较短的两年时间,让我对很多别的问题有了一些文献的积累和自己的思考,这拓展了我的视野,对于我重新回到人口学的研究,甚至更小的儿童的研究,帮助也是很大的。”

2016年8月,吕利丹回到母校的社会与人口学院担任讲师,她依然重点坚持之前一直在做的研究,她所关注的人口迁移流动,还有留守儿童。不过,她也开始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并把CHARLS的东西和现在的东西结合起来。“我后来申请了一个国家的社科基金项目,讲老年人的流动迁移,研究老龄化社会他们迁移的动机、机制和各个方面的影响,就是把博士后和现在关注的这些点结合起来。”

吕利丹尝试去拓展,虽然可能不是主线,但她还是很有兴趣去尝试。“比如说我们在CHARLS做了生命历史调查,女性的很多历史迁移、生育历史问题,我也有兴趣,等时机成熟,我也想做这些东西。”

听说CHARLS正在招募新访员的消息,吕利丹迫不及待地向学生们推荐这一项目,她觉得,对于很多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这不仅仅是社会实践,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人生体验

##学术就像一场修行##

如今,沉浸在学术研究里的吕利丹对现实充满乐观:“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很好的做研究的时代,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习俗差异非常大。做好学术,需要继续多读书,多做实践。” 在微信里,她延续了博士时期的个性签名:“好好学习,天天炼丹!”

她曾经说过:“‘好好学习’是我追求的‘英雄心’,勉励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对学术有所贡献;‘天天炼丹’则是想要告诫自己修炼一颗‘平常心’,只问耕耘、不计成败,拿得起、放得下。”

2018-03-16
北京大学  |  NIA  |  NSFC  |  国家发展研究院  |  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  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