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数据用户登录   数据用户注册 | English
位置: 首页 > 实地风采 > 2016 > 正文

【实地撷英】云南1队:走近傣家老人

###老人心中的爱与诚

我们今天到达的村落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近中缅边界,为四个少数民族聚居之处。怀着对语言不通的焦虑和民族风俗习惯差异的担忧,我们颠簸了三天之后,于夜里抵达了目的地。

至今已在这边生活工作了一周有余,前两个地点的老人皆说傣语,虽与老人语言不通,但仍能深感民风淳朴。

此前,我从未如此长时间大范围地与老人交谈,也从未有机会询问他们的过往。读书在外,常常感到与老人们距离很远;年轻气盛,偶尔错觉老年人的生活终将趋于随意和平淡。

此行感念颇深,诸多相处的细节让我重新认识到,老人们也保持着他们的喜乐与执念,很可爱。曾经无感,只因我们还未走进他们的内心。老人心中自也有一把秤,关于真与假,是与非,爱与诚,清清楚楚。

###爷爷泡的茶

爷爷爱笑,所述话题不管是悲是喜,不论是饿肚子还是当会计,话语余音总是哈哈大笑。爷爷极爱喝茶,第一场村历史的时候坐立不安、四处张望,吩咐主人家的姐姐烧水泡茶之后才安心;第二场村历史的时候,更是无茶水不座谈;第三场村历史,接爷爷刚到姐姐家,我就说:“爷爷您坐着,我给您泡茶去!”爷爷哈哈大笑。

爷爷讲到自己青年经历时说,“我16岁当上尉连长,我以为我能混个将军当当,结果我投降了共产党”;回答我们口述史的问题时,爷爷说“我和我老伴,本来是姊妹, 有同一个奶奶,这是我们傣族人不与外人通婚的结果。我不记得什么时候结婚(奶奶说:1948年2月14日)。我不赌博,不喝酒,但英雄难过美人关”……让我们全屋人都沉浸在了爷爷的幽默中。

“我不想当官,所以我当了教书匠,汉文我要教,傣文我也要教,我要把我的教书方式在这里推广。我算了一下,我现在只能每天写两页,编完傣族文字这本书,需要五年,我最多还能活两年。明年我就90岁了,我没什么留下的,就希望傣族的文化别这样就没了”。这么大的年纪爷爷还能坚守自己最朴素的信念,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民族文化,我们内心的敬意油然而生。

###历史恰如望远镜

“一个民族,如果连文化都没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从爷爷家往回走的路上,我的内心很不平静,老人的低沉却充满力量的声音似乎在我耳边一遍遍的重复着。

不知我们还是否有机会再回到这里,也不知当我们回到这里时,爷爷是否还在,更不知道若干年后,是否还会有如爷爷一样的人,拼尽全力捍卫着自己民族的文化。

或许恰如爷爷所说,“历史就像望远镜,铭记历史才能看得更远”,而我们能做的,就是铭记。铭记老人的教导,铭记老人的嘱托,铭记这一天,我们来过这里,见到了这样一个老人。

###雨中故事多

正逢雨季,小雨随时可能变成大雨。在我们接奶奶去村历史的路上,雨突降,我们刚准备撑伞,老奶奶突然就说了一大串傣语,手舞足蹈,做鬼脸。我们都是非土著非傣族啊……瞬间懵掉。

猜测之后的意思是:这么小的雨你们都要打伞,你们行不行啊!哎哟,满脸嫌弃。哈哈,虽然被嫌弃了但还是觉得好好笑,奶奶好可爱!

通过翻译叔叔问奶奶给她拍个照可以不,奶奶听完立即整理了一下她的头巾,问她女儿乱不乱(傣族老奶奶头上都戴一圈一圈的头巾)女儿说还好。

奶奶还是担心不好看,立即把头巾解下来,把头发和头巾全部重扎了一遍,觉得美美的才让我拍。看来这爱美之心呀!老奶奶皆有之。

###远方

老人们都有着可爱之处,只是还需要更多的关注与交流。

爷爷仍操心着孙子还没找女朋友的事,老县长嘱咐我们好好读书,奶奶说我们远赴边疆看望老人不容易……老人们虽青春不再,但矍铄依然。他们能感受到你的关怀,会忧虑子女正在着急的事儿,也关心国家的未来——那个甚至他们已看不到的远方。

感谢老人们与我们分享他们的故事与情感,感谢机缘让我们触摸到他们历经山穷水复之后的乐观。此刻正在海拔2000m+的大山深处,准备去拉祜族聚居的村落。愿CHARLS的小伙伴们都工作顺利,愿老人们都健康开心,愿中国西南边境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

2016-08-09
北京大学  |  NIA  |  NSFC  |  国家发展研究院  |  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  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