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数据用户登录   数据用户注册 | English
位置: 首页 > 实地风采 > 2016 > 正文

【实地撷英】山东1队:大山的子孙哟

###大山下的村居

今天我们去到的村居以大山为依靠,这座大山是当地最高点所在,据说山上有一位在黄山清修多年的道长。

在这个镇子的深处,沿着河一直走,就到了我们要去的村落。村子还是以种地为主,正值玉米和高粱生长的时节,放眼望去,一片绿色的汪洋。

到了村子里,和书记说明情况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工作。村子里700来口人,目前住在村子里的80岁以上老人有13个,我们逐一探访之后,发现老人们的身体在岁月的侵蚀下更显羸弱,但其中也不乏有几位健硕的爷爷。

村落里是个典型的熟人社会,谁和谁都互相认识,在村里碰见了老远的就喊一嗓子,然后熟络地聊几句,村里谁家儿子结婚了、谁家又盖房呢,就全知道了。

我们走在村子里,村民们一眼就知道这是生人,听说是北京来的大学生,都说知道我们,年年过来。charls访员这个身份,让村里的人对我们多了几分熟悉。

###风采依旧

一位让我们“三顾茅庐”的爷爷,是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兵,说起当年的自己,老先生可是有几分自豪呢!

那时他是炮兵连的通信员,负责通报敌情,在解放军战争中还立过三等功。老先生在抗美援朝之后就复员回家,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又去了60里地外的盐场工作,躲过了家里的饥荒,后来,又辗转到了东北去谋生计。

老先生年轻的岁月不在,但是依稀可见当年风采,访问过后,老先生又扛起锄头,下地干活喽!

###知足常乐

听说有一个爷爷八十多岁了现住在镇上养老院,身体还不错,只是眼睛看不见,我们决定去镇上找爷爷问问看。

养老院坐落在一条静谧的小路上,安安静静,平平淡淡,在夕阳的照耀下竟有种别样的好看。走进去,院子不大也不小,一个三层小楼,几排小平房,一个小广场,几个健身器材,还有院子最里面的一根旗杆,国旗在飘扬。

走进老人的房间,老人正坐在床边吃饭,馍馍掰碎了泡在热水里,如此而已。虽然来之前就知道老人眼睛不好,但看到老人的眼睛时还是一阵阵的心疼。老人眼睛一直不好,没结过婚,无儿无女,97年就来到了这家养老院,一住就是将近二十年。

跟老人简单聊了几句,老人说起五六十年代饿肚子的时候,一直在说多亏了大队照顾,不然自己早就饿死了。只是短短几句话,却可以感受到老人心中的感激。

老一辈的人们,过过最苦的日子,受过那么多罪,说的最多的还是感激。他总说现在国家好了,可算赶上好时候了,能享享福。跟老人们聊的多了,我越来越懂得了一个词,叫知足。

###从前慢

过滤完80岁以上的老人,发现适合进入村历史座谈的老人少之又少,于是我们又开启了雷达模式,开始排查75岁以上的老人。

在暴雨与艳阳的轮番席卷下,我们也有些焦灼了,每天的大量的时间用在等待,等待雨停,等待老人下地归来,等待最佳的访问时间。三天虽就这么过去,我们也收获良多。

在农村里,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没有喧嚣的汽笛声,没有形形色色步履匆匆的人们,村民们似乎还保留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钟表都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偶然赶上村里的集市,看着三五大姐围着布摊儿挑布,才发觉这种在上世纪非常普遍的场景,如今大概也只有在农村才能看见了。

###伤离别

在访问多位75岁以上老人之后,我们发现那时村里的男劳力们大多去了外地挖煤,后来还有一批人去了盐场工作。综合考虑下,我们选择了三位候选人进入村历史座谈会,于是,在将近四天的等待后,我们的座谈会终于在晚上7点开张了。

座谈会结束时,已是第五天的晚上九点半。昏暗的路灯,凉爽的徐风以及那不曾停下的聒噪蝉鸣和迷人的猪圈气息。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在回程路上偶然听司机师傅提起这个村是附近的村里最穷的,本以为村子里种了那么大一片庄稼该是富裕才对,师傅却说因为现在种庄稼不挣钱。

听到这里我百感交集。他们是大山下的子民,世世代代守着这片大山下的土地,村里但凡有点出息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再种地,只留下老人们还在坚守着。我想这就是土地之于他们的意义吧!

2016-07-25
北京大学  |  NIA  |  NSFC  |  国家发展研究院  |  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  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