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数据用户登录   数据用户注册 | English
位置: 首页 > 实地风采 > 2016 > 正文

【实地撷英】云南2队:村居消失之谜

###疑窦乍显

一路坎坷终于到了昆明,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去尝尝当地有名的过桥米线了。

饱餐过后,我们满怀信心地踏上征程。去县城的路上,满目盈碧,层层叠叠的山野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新。

刚到村居地,看着“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大牌,我们就迷惑了,明明来的是村居,怎么就变成了社区呢?这个村子难道消失了吗?

###寻觅无果

我们先去找了书记。可是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们都一脸茫然,只反复说着这里就是社区居委会,没有什么村子。连一位70多岁的老书记,也否认村子的存在。询问无果,我们便尝试了第二种办法——寻找村志。这是居委会花了三年时间、删改了几十万字的第五版居委会志。

满怀希望地接过村志,在翻开目录时惊喜地发现里面的内容十分详尽,包括行政区划沿革、各年大事件纪要,甚至包括2015年80岁以上老人的名单。但在经过仔细查阅后,我们发现虽然村志对这个镇子的历史有详尽说明,但仍然有许多解答不了的疑惑。其中的一些内容也与我们了解到的有所冲突。

我们只得又返回书记的办公室,试图找到了解当时情况的居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位有着二十多年工作经验的书记爷爷,老书记给我们说明了生产大队的情况,并且回忆了当年的十七个小队。

但当我们以此为依据开展口述史访问时,却又发现了矛盾重重。我们只得再找以前的干部来反复确认信息,这次我们终于得到了一个明晰的、有逻辑的、能对的上时间轴的生产队变化情况。

###终有收获

村子的消失之谜也在此时云开月明——原来这里在1958年后被划分成一个区,区下管辖好几个自然村,后来又叫做生产大队,最后与其他的生产队合并为现在的镇,而刚好,这前前后后的名字一直都没有改变。在摸清楚了村历史以后,往下的工作就容易开展多了。

###云南十八怪之——竹筒水烟袋

第二天去居委会的路上,我们轻松了大半,环顾四周,突然发现自己仿若置身世外桃源——美丽纯净的天空,成片的古旧矮房,肆意躺睡的小猫小狗…

镇上老人们的精神状态大都非常好。八十多岁的老人还能容光焕发的侃侃而谈,对于具体年份发生的事件也记得很清楚,这成了我们完成口述史最大的支撑。

我们发现镇上的人很多都拿着偌大的烟筒,烟筒中还不时传来水流咕隆咕隆的声音。好奇的问了问,才发现这原来是云南十八怪之一的——竹筒水烟袋!

###写给老人的话

村历史座谈会在完成最后一个村居问题的谈论中落下帷幕。还没来得及感谢老人们的倾力配合,他们倒先关心起我们,说着“你们大学生啊太辛苦了”,“你们来这里真是麻烦你们”。

老人在我们撒娇卖萌的攻势下终于肯收下数量不多的劳务费,他们原本希望我们带去捐助困难学生的。最后想为四位老人拍合照时,本来是坐着的他们纷纷站了起来,望着我们的镜头。

如果我们不曾踏上这片淳朴的土地,那么这些老人的故事会永远与我们擦肩而过。而现在,我们的脚步会在云南这片土地上一步一步的向前迈进,也让我们热爱生活的心也更加炙热。

2016-07-22
北京大学  |  NIA  |  NSFC  |  国家发展研究院  |  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  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