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早上六点,天刚亮,只听见列车员不断地喊“师傅,醒醒!师傅,醒醒!”转过去一看,一位中年人昏睡不醒。列车乘务员和周围的乘客都在帮助他。最后,这位大叔终于苏醒过来。
满满的都是感动和正能量。这么多的好人,也为我们未来的调研打下了一剂强心剂,我们感到更有信心了。
插曲过后,周围逐渐安静下来。火车疾驰,窗外的景色也不断变换。翠绿的山林,平缓的河流,果然不负“天府之国”的美誉!
下午七点,我们准时到达目的地。由于地图的缘故,我俩步行了差不多40分钟才到酒店。从明天起,我们就要真正去感受农村了!加油!
7月2日,经过一上午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实地访问的第一个村子,在协调阿姨的热情招待下,我们住进了她的家里。午饭之后,阿姨马上就向我们介绍了这个村子的情况。
作为当时的妇女主任,无论对村里历史的变迁还是老人的情况,她都特别了解。短短几分钟,阿姨就为我们列下了十几位耳目清晰的老人。
盛夏酷热难耐,直到下午三四点,温度才略微下降。我们在阿姨的带领下正式开始口述史访谈。今天主要走访了两位老人,两位老人年纪虽大,但精神矍铄。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全民大炼钢铁的号召下,这个村子的青壮劳动力几乎都被外调出去挖矿炼钢,村子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没有劳动力、粮食产量不高、还要上交公粮……这个村子在那三年可谓是受尽磨难,出现了大面积的浮肿和死亡。
听到这些,我的心情也很沉重,这是一代人的悲哀。饥饿和贫穷,许多人疯狂得丧失了理智,最终他们都沦为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如果没有这一次访谈,老人于我而言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1”,千千万万个“1”构成了我们所谓的“数字”或“数据”,但真正走入这里,了解过去,方才明白这个“数字”背后的血与泪。
我们应该感谢这些人、记住这些人。两位老人身上的质朴,开阔和坦然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把年纪,独居于村,却也一直乐观幽默,对生活充满热情,真的是一群可爱的老人。
7月3日,早上起来,天阴蒙蒙的。刚到第一位老人家里,就下起了大雨,今天上午就是在泥泞中度过的。由于语言障碍,今天只访问了两位老人。
第一位老人12岁时就父母双亡,从此就担起家里的重担,独自抚养妹妹,艰辛至极。讲到原生家庭时,老人的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我们有些手足无措。想起那时的经历,老人心里一定不好受。
第二位老人的父亲在解放前抓壮丁被抓走,由于还有一家老小需要养活,老人的哥哥就不得不去把父亲换回来,这一去就音讯全无。人民公社时期,劳动力外出以及公粮征收让这个村子彻底陷入了困境。
老人家亦是如此,三年下来,老人的兄弟以及兄弟的家人全部都被饿死。老人的母亲,直到临死之前还吵着要吃东西,然而终究没有能吃进肚子就走了。我不知道怎么去安慰老人,只是静静地听她诉说。
晚上阿姨专门为我们做了当地的特色菜—稻花鱼。每当水田灌水插秧时放入鱼苗,鱼的粑粑和水稻相辅相成,到了丰收的季节,就可以享用丰盛的美食。阿姨用的是最最家常的酸菜鱼的做法,重油,多酸菜,鲜辣。鱼本身的鲜味与泡海椒和酸菜完美的融合,碰撞出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味道。
虽然在访谈结束后,我们的心情非常沉重。但是也收获颇丰,能记录下那个时代的真实故事,感受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品尝天府之国的美食,这一趟真的不枉走。明天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