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数据用户登录   数据用户注册 | English
位置: 首页 > 实地风采 > 2017 > 正文

【实地撷英】北京访员1队:访·百态 | 风土篇

作者:施知睿

队伍:北京访员1队


说来惭愧,来北京三年,去过的地方屈指可数。如果不是这次机会,可能离开这个城市的时候,也未必会来一趟密云。

大清早从四环出发,一路地铁公交辗转,到达密云时已过了饭点,饥肠辘辘。

对于密云的第一印象很奇妙,相比于“密云区”,我更喜欢以“密云县”称呼它。当然,撤县改区的事儿也不过发生在两年前。

密云的节奏和北京市区的几个城区相差很多。

我们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县中心,这里没那么繁华,基础设施却也一应俱全——县政府、商场、公园、广场。这里人不多,白天的马路上人和车都很少;到了晚上,河道亮起霓虹灯,公园里出现跳广场舞的大妈,凤凰传奇的音乐震天响。

这里的居民也大多爱以“密云人”自称,很少说自己是北京人,只有问起的时候,才恍然说一句,“啊,对,北京密云。”

小区的大爷大妈很多是密云的土著,见证了这片土地从农村变为城市。问起兄弟姐妹的时候,他们张口就是,“我们哥仨儿,我住花园儿,我那俩弟弟住前面那果园儿……对,从出生到现在都在密云,没挪过窝。”

开始的时候,一直很好奇小区里的年轻人在哪儿工作,在这个不通地铁的地方,交通成了很大的问题。访问后的结果,和我们预想得差不多,他们大多在密云区上班,也有少数每天开着车奔波于市区和密云。

虽说密云是北京的一个区,但很大程度上,它让我觉得是一个独立的区域。这里的居民有着自己的生活节奏,特别是老一辈人,可能一年也不会去几次市区,就在这个小小的区域里自给自足。

我们的最后一个样本是房山区的一个村。

迎接我们到来的,是一场猝不及防的大雨。村里的排水系统不大好,不一会儿,村里的主干道就成了一条小小的河流。我们的协调人从墙角捡来几块砖头垫在路中间,我们才得以穿行。协调人是个六十岁左右的大叔,耷拉着眼角,挺着啤酒肚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的时候,我们很受感动。

村民如我们期待的那般淳朴、善良、热情、好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低拒访率。

在村里的访问充满趣味,可以在路上捡到热情的NPC,村民会主动问我们要去哪家,哪怕我们根本没法描述自己要去哪儿,只给他们看看平板上的照片,他们也会努力帮忙寻找,甚至邀请你去他家坐坐。村民之间大都很熟,知道各家是干什么的,串门的时候都不敲门,直接就往人院子里进,也没有人觉得这是不礼貌的。

唯一可怕的,是村里的小怪兽。比起农村的狗,城里的狗真是友好而温顺。这些村里的小怪兽尽忠职守地履行着看家的义务,生人一旦靠近便狂吠不止,爆发之突然、声音之洪亮吓得你原地起跳转体三周半。如果碰到那些没有被拴上的狗,那只能自求多福。它们会一路追你、撵你,你搞不清它们会不会突然给你来上那么一口。不过好在,它们大多训练有素,深谙调虎离山之计,不会追出太远,只是踏踏实实地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伴随着狗叫的夜晚则更恐怖一些,村里路灯不多,黑黢黢的,路过一片玉米地时,更是觉得头皮发麻。好在队里的男生总是以一种看似非常专业的姿态举着一个看似专业的手电走第一个开路,看着他一米八的背影,倍有安全感。遂拍照发朋友圈,直到有人回复,“看起来好像盗墓笔记哦”,再想想我们学考古的队长,顿觉背脊发凉。

陪访的时候,除了喂喂蚊子,和队友一起看星星也很开心。被队友科普了夏季大三角,第一次学会辨认牛郎织女星,旁边垃圾箱散发的阵阵臭味也不能冲淡这种“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月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的浪漫。

“访·百态”系列至此,终于完结。

很喜欢之前某位绘图员写的《嘘,这里也住人》中的一句描写,“一个小小的区域里所包含的层次感竟然比榴莲千层蛋糕还要丰富。”这一个月来,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和物,不像是旅游打卡式的走马观花,我们无意间了解了每一位受访者的生命历程,我们用心去丈量了每一个村居。

生活不仅是眼前的苟且,也不仅是诗和远方,生活是像榴莲千层蛋糕一样丰富的立体。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在千层中的某一层平面延展,而千层整体的排列非乱序,因此,我们很少能跨越好几层平面欣赏别人的生活。而过去的一个多月,我们不知跨越了多少个层次,我感到很幸运。

2017-08-15
北京大学  |  NIA  |  NSFC  |  国家发展研究院  |  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  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