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数据用户登录   数据用户注册 | English
位置: 首页 > 实地风采 > 2017 > 正文

【实地撷英】北京访员1队:归来,万家灯火

作者:施知睿

队伍:北京访员1队


天光渐暗,华灯初上,烹饪的香气从透着温暖灯光的窗户里飘出。

归来时,已万家灯火。

傍晚走在居民楼间,被灯火勾引,燃起了对家的想念。

家,是一个古老的单位,由此发散可以谈及的东西,说不尽也道不完。

家,是我们此次访问最基本的单元。

问卷开头的几个问题,“请问您这个居住单元是公共使用的房间吗?”、“请问您这个居住单元一共住了几户?”——我们以居住的房间为单位,来过滤出一户户家庭。

我们访到过和儿子儿媳住对门的老太太,虽然不是同一个居住单元内,平时钱也不一块儿花,却反复和我们强调他们是一家人;也有外来务工的年轻人,一年到头也就过年回一趟家,却固执地认为他们和老家的父母不算分家过日子,他们只要回家就会住在一起。有些难以界定的时候,我们会尊重受访者自己的意愿,虽然结果往往是我们要多访几个人。

如果家庭成员一多,很多问题受访者很可能记不清楚,比如配偶的兄弟姐妹分别几岁或是配偶的亲生父母最高什么学历。我们小心翼翼地询问方不方便打个电话确认一下。这种时候,会突然觉得古代家族聚居的状态挺好,父母在世时,很少分家,一个院子里大家热热闹闹的。

同样的,还有古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遇到了太多的独居老人。不过,独居老人这个词可能不太准确,因为他们的儿女时不时会来看望他们。儿女的到来,像个庄重的仪式,他们推掉自己原有的所有安排,专心迎接他们。

前一晚和奶奶约了第二天继续完成个人问卷,到了约定时间我正要走进单元楼,就听头顶有人在“小姑娘小姑娘”地叫。一抬头,就看到我的受访者奶奶从她家四楼的阳台探出脑袋,她可能估摸着时间等我来。她说,现在她儿子来了,让我三点后儿子走了再去她家,语气轻快充满喜悦。

从一楼到四楼的距离,让我有些无厘头地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童话。大概是讲,公主被巫婆关在没有楼梯没有门的塔楼上,每次巫婆来了,她就放下自己的长发,好让巫婆爬上来。直到有一次,爬上来的是王子,他们相爱了。可每当巫婆在的时候,公主就远远放出信号示意王子不要来。

奶奶扮演的这个公主却很是可爱。让我有些想念自己的祖父母。

想来从上个寒假结束回到北京,也将近半年没回过家了。每每给外公打电话,他都要问问我还有多久回家——虽然我早就告诉他可能得八月中旬才能回去。他也从不催促,只是说好好忙自己的事儿,忙完了就回去。对于一个八十五岁的老人来说,和每年只有寒暑假才回家的外孙女见面的次数或许是可以数清的。

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孩子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勉强可以算“游必有方”,长辈们能理解,却多少有些无奈,但这就是现实。

晚上再去奶奶家时,又只剩下了她和电视,隔着防盗门都能听清电视剧的对白。奶奶笑眯眯地开门,说,你又来陪我聊天儿了呀。她不喜欢我的问卷,总是抱怨我都把她问烦了,却喜欢和我聊天,跟我讨论贺涵和子君到底适不适合在一起。

完成问卷的我,告别小区里的万家灯火走回宾馆,只是突然有一点点想家,只是突然有一点点想归去。

归来时,已万家灯火。那也是一种特别幸福的状态。

2017-08-02
北京大学  |  NIA  |  NSFC  |  国家发展研究院  |  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  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