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数据用户登录   数据用户注册 | English
位置: 首页 > 实地风采 > 2017 > 正文

【实地撷英】北京访员9队:大杂院的光荣与梦想、无奈与感伤

作者:潘演坪

队伍:北京访员9队


为了绘好这个大杂院,我们翻墙入户,从高处俯瞰整个建筑。

为了绘好这个大杂院,我们踏破铁鞋,微信运动每天几万步。

为了绘好这个大杂院,我们起早贪黑,挂上衣服就这样把自己融入。

为了劝访大杂院目标家户,我用烂了我的三寸“不烂之舌”。

为了做完完整的问卷,我已透支了我后半生的厚脸皮。

为了取得目标家户的信任,我给他们带孩子、看老人,买他们的煎饼、撸他们的串,就差请那位老中医开个药了。

好的,废话说完,正题开始。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大杂院。

###光荣###

这个大杂院的居民基本上是北京某大型国企的原职工,在转业到这家国企之前,他们是从全国各地奔赴到北京的基建工程兵。可以说,他们把一生中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这座城市——他们心目中神圣的首都。他们建了一条又一条地铁、盖了一幢又一幢楼、修了一座又一座桥,他们来的时候,二环还在建,他们退休时,北京已有六环。

据一位大杂院的大叔说,他来北京当兵那年,北京饭店是北京最高的建筑物,许多外地人来北京都要特意去看一看北京饭店。现在,在北京,超过百米的建筑物已经不算稀奇了。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出今日的北京。

###梦想###

“有一套房。”

“有一套像样点的房呗!”

“我们也不奢求公司、国家给我们多少东西,只要给一套哪怕是40多平米的房都好。”

是的,当问及有什么愿望时,他们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谈到了“房”。房子,这原本一个简单的词,对于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里的国人来说,却有着太复杂的涵义。就像这大杂院里的居民,他们现在住的砖木房原本只是80年代安置职工家属的临时房,可谁曾想,这一“临时”竟是三十多年。

三十多年来,几乎每家都增加了人口,而住房面积却未加一毫,有些家庭祖孙三代挤在一起,其中的无奈与辛酸又岂是外人可知?

拥有一套房,怎么就这么难呢?

###无奈###

“不信你去看一遍,这里最好的房间就是厕所!!!”

说到动情处,大叔有点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除了“金碧辉煌”的厕所,大杂院最好的建筑就是那堵“遮羞墙”了。这堵墙将大杂院全部围了起来,从外面经过根本看不到大杂院内部。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留下的只有无奈与心酸。

###感伤###

在访谈时,碰到一个大叔,他不是我们的目标家户,但是他对我们做的事很感兴趣。他原来也是北京某大型国企的职工,现在他退休了,但是没有分配到房子,一家人挤在小房子里。他和我们聊了他的很多事,向我们诉说他的辉煌、苦难与无奈。

###展望###

我希望这些曾经为这个城市、这个国家做过巨大贡献的人们可以被好好安置。

大杂院,我们有缘再见!!!

不,大杂院不要再见。

我希望两年后是在宽敞舒适的单元楼里和这些访户们再见。

祝福他们!!!

2017-07-24
北京大学  |  NIA  |  NSFC  |  国家发展研究院  |  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  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