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羌頔
队伍:北京访员2队
在我们给住户提供的《致居民的一封信》中,写着这样一句话:“根据科学的抽样原则,您成为我们的样本家户,入选概率是万分之三”。四天里,怀抱满腔的热忱,队员们苦苦追寻着绘图系统上星星点点散布着的“万分之三”。我们能顺利进入居民楼吗?我们能敲开门吗?开门的会是爷爷奶奶还是年轻人呢?Ta会接待我们吗?这一系列的不确定,让"成功联系到目标家户”变得来之不易,让我们对每一份问卷都报以严谨与耐心。
##高温下的魔幻现实##
第一天下实地,我们在先遣的带领下见识了小区的“多样面孔”。年代稍远的六层居民楼、有电梯的独栋高层与年久失修的筒子楼划区而立,单位分房的“原住民”与临时租户楚汉分界,提醒着我们见机行事、灵活应对。
我们的队员两两组合,手握“两岸”“三地”的数十个样本,在居民楼与筒子楼间来回奔走。前一秒还在逼仄的筒子楼里看着“长毛”的电线、积满油烟的房门和安置在走道里的灶台发怵,后一秒就能躲进高层的电梯里享受片刻的阴凉;前一秒是电梯楼的大叔不由分说“嘭”地关上房门,后一秒筒子楼的阿姨热情地迎我们进屋来坐。
百米之隔,我们得以一窥不同人的生活轨迹和居住情态。在社区的四五天里,我们也渐渐成了半个熟面孔,走在路上,竟也能同楼长、访户、遛弯的爷爷奶奶打上招呼了。
##不断提升的战斗力##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对不起我对你们这个项目不感兴趣”、“我就是不爱提过去的事儿”、“我很忙马上要出门”……访户花式拒访,我们就花式劝访。
印象很深的是队员劝访一位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哥哥,他专心致志地打着王者荣耀,上演着“实力冷漠脸”。我们的队员上去套近乎:“哟,打排位呐”、“您打完这一局回答我们几个问题就行,不然您看您玩游戏也分心,都要掉下青铜了”,我们费劲心思扯上话题,也渐渐识破受访者的“借口”和“套路”。
说着“一会要出门”的阿姨做完问卷还兴致勃勃地拉扯了一小时家常、重复“我没什么好问的”的大叔很可能是有难言之隐,不愿被戳痛处;“最近不在家”八成是个借口,还是得上门守候着……往往一点点契机都可能成为推动访问开展的动力。
恰巧遇到同为老乡的爷爷,我们不但受到了如春风般温暖的接待,还收获了爷爷提供的一堆“锦囊妙计”。从住户情况到门禁密码,就连小区隐蔽的粮食店都很清楚;在准备放弃时得知访户家有刚毕业工作的姐姐,我们从姐姐入手“攻坚”,成功完成“孩子——父母——祖辈”的长线突破,一举拿下四个个人样本;晚上蹲点人品大爆发,终于见到了行踪不定的筒子楼住户,热心的叔叔陪我们在小花园忍受蚊子叮咬,不顾第二天早起赶班车坚持完成了问卷。
四五天里,我们感受着从冷眼相待、嘲讽不解到积极配合、拉扯家常的转变;从孤立无援的境地到取得楼长的支持、认识越来越多的家户;从最初冗长又学术的介绍到简明扼要说明来意、挑明重点;从最初的焦虑气馁变得更加圆融周到,卖萌撒娇的技巧也越发熟练。
突兀的上门造访、单刀直入地询问生活历史的确困难重重,与人沟通、获得认可却更显意义。一份样本,经历了绘图工作、系统抽样、先遣核实才来到我们手上,等待着被赋予故事、回忆与旧时光的印记,这些“万里挑一”是我们与访户的缘分,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来之不易的“万分之一”##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将中国社会形容为“差序格局”,讲究的就是水波纹式的由近及远的人情关系。
作为这个社区的陌生人,我们理所当然地会遭受冷漠和拒绝。我们的工作是对人际关系秩序的逆行,要求短时间内建立起信任与亲密。当大数据统计的抱负和宏愿分散成为每一个样本、每一个单调实际的问题,缥缈抽象的意义难敌琐碎和疑虑,面对住户,我们一边要去繁就简地解释访问的目的与价值,一边要避免自己被机械的问卷程序“异化”,不断确立自我效能感。
我想,每一个访员在实地,都在一遍一遍拷问自己在沟通、访问之间来回切换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们希望在与访户的接触中挖掘得更深一些,我们希望在数据背后看到鲜活的生命经历,我们尝试去交流代际差异、去理解、去想象、去补充,我们不满足于一板一眼的绩效考核,更为珍视与形形色色的对象交谈、劝说的经历。什么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我们能从对他们的访问中学习到什么?
在实地,我们对奶奶描述的“屋里捞鱼、屋上做饭”的童年生活心生向往,被阿姨提及优秀聪灵的女儿时脸上幸福自豪的神情惊艳到,还曾被爷爷用时政热点考倒。
我们看见一个个奋发向上的生命,在千百个相似的门窗里面,他们在创造着自己的人生轨迹。也许在我们的访问中,某个经历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只是一个时间区间,却包含着所有拼搏和血汗凝结成的质感。一周的时间里,我们短暂交集,却被细碎的过往回忆充斥着,它们提醒着我们用全身心去爱护家人,用全部力气认真活着,用最大的勇气去面对平平无奇的生活。
来之不易的万分之一,唯有报以足够的珍视与努力。我们还在路上,遇见他人,明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