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数据用户登录   数据用户注册 | English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2013 > 正文

第十三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专场综述:CHARLS专场

经济学年会论文专场综述:CHARLS专场

第十三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的CHARLS专场讨论(分会场一专题二十九)于2013年11月16日13:30至15:00在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通博楼教学区举行,相关领域的4篇文章的作者就养老保险、子女与老人的关系、关注失能老人等相关领域进行了精彩的报告,会场讨论激烈,座无虚席。本次讨论的主持人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孔涛老师,评论人是孔涛老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的许冰老师、厦门大学的沈凯铃老师以及浙江工商大学的陈欣欣老师。

首先为大家进行论文报告的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张川川博士,其论文题目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效果评估:收入、贫困、消费、主观福利和劳动供给》 。文章首先介绍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并介绍了文章的创新之处是首次用微观家户数据全面评估“新农保”,此前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还处于空白阶段,文章使用了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断点回归和双重差分识别策略,估计了“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收入、贫困、消费、主观福利和劳动供给的影响,并采用了假设检验证伪,得出此文没有操控年龄等变量的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新农保”养老金收入显著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减少了贫困的发生、提高了其主观福利,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庭消费和减少了老年人劳动供给。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受到的政策影响更大更显著,表明“新农保”的政策影响存在异质性。

来自北京大学的评论人孔涛老师认为该文章对重要政策的评估,使大家从中学到了很多,例如采用RD和DID的方法,孔涛老师也提出了几个与数据相关的问题,首先是观测家庭收入或支出的时候从CHARLS中得到的数据部分是受访者和子女居住在一起,但其经济是独立的,在计算家庭支出和收入的时候是如何计算的,第二个是这篇文章对贫困地区的划分是一条线切分,有没有考虑到地区贫困差异,针对结论孔涛老师提到本篇文章对政策的评估是否考虑到许多投入资源会产生机会成本,是否能以其他方式产生更好的效果,而不是统计上显著的方式来评估政策的好坏。张川川博士回应到家庭收入就是把所有的家户收入加起来,对于贫困的度量作者赞同孔涛老师的观点,认为贫困的度量不完美,所以在文章当中也针对此用其它的指标来进行补充,作者同时也认为能用成本收益法来研究换一个政策是否能有更显著的成果是非常好的,下一步可以尝试做这样的研究。

第二位进行报告的是来自厦门大学的沈凯玲,其论文题目是《多子多福?子女数量、长幼与性别对反哺的影响》 。论文研究多子多福这个传统的观念是否能在数据中得到支持,通过比较兄弟姐妹在反哺上的行为进一步探究家庭内部的关系。文章采用的数据来自CHARLS。除去不合格的样本外,总共有15,857个受访者,文章在计量模型方面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即我们现实中观察到的每个家庭的子女数量本身与子女对父母的反哺行为可能受到共同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将计划生育政策在各个地区实施的时间不同作为工具变量。实证分析方面对是否与父母同住的虚拟变量、是否有父母的反哺的虚拟变量、向父母反哺数额的对数三个因变量以及弟妹数、兄姐数、父母收入对数、自己收入对数等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对每一个因变量对比一般线性回归与有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的结果,同时使用Tobit模型综合考虑影响子女反哺的各个因素,可以看到影响反哺的因素主要还是兄姐数、父亲收入以及自己收入。文章中还采用了稳健性检验对老大、长子、独生子女、父母及子女教育程度等变量进行了检验。

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评论人许冰老师针对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例如,她认为在动机上来看,是否能在数据中更好的看出父母对子女是一种投资行为还是一种纯偏好的行为,在家庭收入方面如果父母的收入高、教育程度会不会影响子女的质量和数量进而影响子女对父母的反哺,同住和不同住的问题是好还是不好以及有没有控制地域差异等。作者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回答,并提到在地域差异方面城乡是不一致的,但在此研究中农村的样本比较大,且目前农村的养老问题非常重要,当然如果能做农村和城市的对比研究是非常有意思的。

第三位进行报告的是浙江工商大学的陈欣欣,其论文题目是《Who Cares for the Disabled Elderly in China: Evidence from CHARLS》。作者谈到这篇文章主要是描述性研究,目前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很快,在经济、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养老负担增加,家庭在养老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而此文章对于失能老人的关注主要是从失能老人有多大的规模,能否有效的得到照料,哪些人能得到照料以及怎么照料,由女儿还是儿子来照料几个方面来描述照料失能老人的问题,文章首先对失能进行了界定,据此得到在CHARLS样本中显示38%左右的人是失能老人,两倍于老龄委在21个省市做的调查,由1736个失能且想得到照顾的失能老人数据得出,86%的老人得到照料,得到照料的老人当中主要是老伴提供照顾,如果同时有儿子和女儿,40%的老人得到来自女儿的照料。构建了子女样本之后,女性老人更多的得到子女的照顾,儿子越多的家庭得到照顾的可能性较小,同时有儿子和女儿的家庭,在农村以儿子的照顾为主,在城市女儿提供的照顾更多。

来自厦门大学的点评人沈凯铃老师对此文章分析到,文章本身所提及的问题非常的重要,尤其是在精神上照料失能老人更为重要,同时对通过CHARLS得出的数据和老龄委的数据的差异也与作者进行了探讨,沈凯铃老师认为在这个比例分析上可以考虑年龄结构差异等因素,以及从经济学方面来看,照顾老人对于子女来说是有时间成本的,是否可以观测 子女的工资成本,同样的子女当中是否是教育程度较低的更多的照顾失能老人。

第四位进行报告的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赵耀辉,其论文题目是《Do Sons Repay for More Parental Investment?》。文章分析在中国这个传统的重男轻女的国家,更偏向于儿子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偏向是否值得,能不能找到证据来支持这样的偏向,文章从反哺、与子女同住、来自父母的照料几个方面分析,同时还分析了城乡的差异性。本文采用的方式是使用Family fixed-effect统计模型进行描述性统计,描述家庭内部是否在投资上有偏向,反哺是否能偿还投资,文章得出的结论是,在农村,投资儿子得到很大的偏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减少的趋势,从反哺角度来说,大额资金方面儿子没有给得很多,与子女同住会出现互利现象,而子女受教育程度高的平时给老人的资助较多,尤其是反映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儿身上。本文解释了传统偏向儿子的投资是不是错了,并对是否能改变子女性别比做了完整的阐述。

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的点评人陈欣欣老师认为文章的变量涉及范围广,样本限定规范,且对结论进行交叉分析,使她受到一定的启发,且与她的文章有相同的部分,但与她的研究结论有一定的差异,所以需要和作者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文/朱静 图/卓垣辛)

 

2013-11-28
北京大学  |  NIA  |  NSFC  |  国家发展研究院  |  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  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